北京这几天实在是太闷热了,我去哈尔滨参加一下第七届全国社会媒体处理大会,顺便避个暑。下面主要介绍一下这几天的见闻。

会议简介

全国社会媒体处理大会从12年开始举办,至今已经办到了第七届,主要关注社会媒体,经济与大数据技术等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今年由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社会媒体处理专委会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的第七届全国社会媒体处理大会(SMP2018)在2018年8月2-4日在哈尔滨召开,本次大会邀请到了多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业界翘楚进行大会主题报告,另外还邀请到了情感分析和社会科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进行分论坛报告。

大会分为讲习班,特邀报告,分论坛报告,技术评测。讲习班侧重前沿知识分享和科普;特邀报告邀请社会媒体领域内的专家学者进行分享;分论坛报告主要是不同领域类的报告,今年分为智能金融,计算机传播学,智能司法,智能教育,情感分析等论坛;技术评测我没参加;今年参会人数估摸着也有超过600人。

特邀报告和论坛

我参加了两天上午的特邀报告和智能金融,智能教育,计算机传播学与情感分析论坛。
特邀报告有两个主题给了我深刻的印象:第一个是李宇明教授讲了世界知识的中文表达问题。中文虽然伴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也加快了国际传播的步伐,但是在国际科学技术领域却同英语之外的其他语言一样,被严重边缘化。其指出中国现有大部分发表的科研论文都不是中文首发而是英文首发,导致国人在获取知识时又需要转换成中文。国人发表的研究成果却不能首先用于国内,这将对国人获取世界科技知识形成严重障碍,将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强盛带来严重影响。

第二个是张洪忠教授的《异类还是共生:社交网络中人与AI的关系探讨的报告》,如今社交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机器人,有服务性机器人,有聊天性机器人,当然也有操控社交等有害的机器人。而当前的AI机器人研究的两个特点:一是计算机科学家们更多从技术角度出发,关注AI机器人的识别、排除与制造等问题;二是社会科学研究者则将AI机器人视为虚假的信息源、干扰性的信息内容,看作社交媒体中的噪音和杂质,主张对AI机器人进行批判或予以忽视。从本质上看,两类学者们都将AI机器人视为社会网络中的“异类”。未来我们将不得不面对这种人与AI在社交网络上共存的问题。

智能金融主要讲了从大数据,人工智能到金融科技的发展,多领域的结合。武汉大学的彭敏老师介绍了他们研发的智能量化交易的自适应量化系统SAQ,其中部分要点对公司的量化研究具有一些启发。腾讯公司陈培炫高级工程师介绍了社交网络技术在金融风控领域的应用,当然这个只有腾讯这样拥有海量的社交网络才能应用到金融风控领域。最后哈尔滨工业大学SCIR丁效介绍了他们提出的事理图谱,并且在此基础上,,利用强化学习来预测股市的涨跌。虽然准确率不是很高,但我对这个技术特别很感兴趣,跟我以后想做的有点类似。

智能教育论坛,北京语言智能研究院的张跃介绍了他们研发的小学英语作文智能批改系统,英语作文实时提交,立即反馈,并能提供改进建议。我觉得这们技术能够提高学生的英文作文能力,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因材施教,并且能够促进教育公平。这套系统上线后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我相信技术与教育的结合,能够改变中国的教育模式,让每个人无论贫富都能更加公平的获取知识,接受良好的教育。

计算机传播学论坛中,我的老师讲了网络信息与情绪传播研究,内容有两点:1、普通民众的参与对社交媒体流行趋势的形成有决定性的作用;2、愤怒是网络上最容易传播的情绪,然后分析愤怒情绪的传播机理并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来看群体情绪的形成及其影响。古人的一句经验“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现代,我们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去证实。大数据技术在社会传播学的研究者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前面都是偏向基于数据的理论研究,后面终于来了个接地气的,讲大规模的社会媒体数据爬取,分享吸引了很多人参与,毕竟没有数据,科研人员都没法搞研究。

情感分析论坛相对没有什么意思,大多数都是在讲理论,比较枯燥。我也没怎么听懂,就不提了。

其它见闻

这里主要是在其它分享中总结的一些点
1、计算社会科学,用大数据分析来描述社会现象,用小数据来分析因果关系
2、从数据可视化中寻找预先不知的价值和结论
3、在经济学中,可以用灯光数据测量国家的GDP,分析GDP造假等情况
4、学科交叉是科研的大趋势,要抓住时代的机遇,用技术提高生产力
5、幽默也可以用计算方式进行测量,并且能够运用于生成段子和广告
6、通过手机的使用行为可以区分穷人和富人的使用偏向
7、人真是越老越敢将真话,讲负责的话,越具有点理想主义。
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的见闻,新奇的事,我这就只列举这几点。

总的来说,SMP大会举办的很好,请来的学者都是领域内或者行业内的翘楚,带来的分享都是各自最新的研究成果,让人收获满满。另外哈尔滨友谊宫的自助餐不错,哈尔滨的天气也是极其舒适。